近日香港股市動盪不安,令不少投資者對於港股都持有悲觀心態。據《彭博》報道,印度股市首次超越香港股市,成為全球第四大股市。截至昨日 (22/1) 收市,印度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價值達到 4.33 萬億美元(約 33.77 億港元),而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價值只有 4.29 萬億(約 33.46 億港元)。
截至昨日,全球市場市值總計為 109.28 萬億美元(約 853.52 萬億港元)。市場第一為美國,上市股票總價值達 50.86 萬億(約 397.63 萬億港元);第二為中國,上市股票總價值 8.43 萬億(約 65.84 萬億港元);排行第三為日本,上市股票總價值 6.35 萬億(約 49.69 萬億港元)。
報道指出,印度散戶引發的投資熱潮,以及強勁的企業盈利,引致印度股市的爆發。本港方面,由於內地疫情時實施嚴格防疫措施,其後有又加強對企業監管、更爆發房地產危機,再加上政治的因素下,令中國的投資者減少,而內地企業佔港股市值 76.5%,導致內地和香港股價共同下跌,自 2021 年歷史高位以來累積蒸發逾 6 萬億美元(約 46.8 億港元)。
其實過去 1 年,已經有不少大型連鎖企業部分或全線結業,包括運動服裝品牌 Foot Locker、韓國美妝品牌 ETUDE House 以及「澳門鉅記」餅家等全面撤港。這正正反映外資對香港市場失去信心,香港亦逐漸失去匯聚海內外品牌的「中介人」角色。對於香港前景,前財政司長曾俊華日前公開發文,表示香港應靠「質素、獨特」等取勝,不可以「鬥平」。